165御驾亲临_红楼炮灰生涯
月读小说网 > 红楼炮灰生涯 > 165御驾亲临
字体:      护眼 关灯

165御驾亲临

  户部仓部只有三位主事,负责各地粮仓事宜,当然,他们只要登记各地粮仓的粮食储备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他们只要管好手里的账本就够了。

  作为户部的官员,他们也知道下面的人的手段。在收夏粮之前,将部分陈粮卖出去,一来可以为新粮腾出储存空间,二来也可以保证粮仓了的粮食不会因为霉变而无法使用。当然,粮食放在粮仓里面也是要损耗的,这个损耗也是被朝廷接受和认可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会有火耗之类的杂税存在。朝廷默认的纳粮之时可以多收一部分粮食也正是因为这个。

  不过,任何的法律都存在漏洞,火耗和捐输也一样。不要说那些奸商们收粮的时候用大斗、售粮的时候用小斗了,就是官府去下面收赋税的时候也会用大斗。用大斗,哪怕是每五斗多收那么一两成的,寻常百姓也不敢开口的。

  有良心的官员会在收粮的时候告诉下面的百姓,交上去的粮食多少是赋税,多少是杂税,还会尽量控制,使得杂税不会超过正经赋税。

  如果遇见个狠心的,甚至是完全没有良心的官员,那么下面的百姓就惨了。因为沉重的赋税杂税会让一户七八口的人家连一套衣裳都凑不起来。

  京畿的官员们还算好的。毕竟是天子脚下,毕竟京师里有无数的御史等着闻风奏事,等着扬名立万,有御史台的存在,他们还不会那么夸张。但是,京兆尹的特性注定了每一任的京兆尹都做不长。

  新任的京兆尹就是一位冒进之徒,居然让下面的人将粮仓里面大部分的粮食都给卖了,等着夏粮入库的时候好搜刮一笔。他已经准备好了特制的大斗了。

  没错,夏粮收割之前,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一年里头粮食价格最好的时候。上任京兆尹大人为人极其保守。在新粮入库之前,绝对看不到他卖粮食的。所以,现任的京兆尹大人背地里可没少骂他笨,不知道搂钱。

  要知道,收夏粮之前的粮价和夏粮收上来之后的粮价,那可是天差地别两个极端呢。

  如果换了别的地方。如果没有红苕,也许这位新任京兆尹大人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不会这么严重,但是,偏偏今年出现了红苕,偏偏红苕不在朝廷规定的粮食名录上面。偏偏本朝的百姓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用粮食缴税,抑或是用银钱缴税。

  所以新任京兆尹大人只能望着成堆的银钱和空空如也的粮仓发愁了。

  朝廷可是有规定的。为了预备灾荒,粮仓里必须要有多少多少的粮食。如今粮仓里面的粮食不够。那当地的官员是要问罪的。如今他已经把粮食都卖了,粮仓里大多是空的,京畿承宣布政使的人眼看着就要来查粮仓了,户部的官员也会在下个月过来,他自然是慌了手脚了。

  就是账面上的赋税够了,粮仓里面的粮食不够也是没有用的。这里是京兆尹,夏粮收完了,京畿承宣布政使会派人查一遍。户部也会派人来查一遍。他有这个信心买通承宣布政使的人,却没有这个信心买通户部的人啊。

  而且,在收粮的斗上动手脚。借机中饱私囊乃是半公开的秘密。现在老百姓们都用银钱缴税了,自然又少了一笔灰色收入了。

  新任京兆尹大人赶紧叫人去市面上收粮食。结果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京畿各地都在收粮食。

  跟新任京兆尹犯了同样的错的人可不止一个两个。虽然夏粮收割以后。这粮价应该会下跌的,可是因为京畿各县都在收粮食,还是大宗交易,使得粮价反而往上面走了。

  又损失了一笔的京畿各级官员可把林家给恨的。

  自然,他们就准备整林家了。

  林家如今只有几个孩子在,往年用在其他人身上的手段自然不能照搬。林如海在南面,为了双季稻的事儿忙得是天昏地暗。双季稻的好处,大家都是看得见的。这手段轻了没有效果,这手段重了,就无法达成目的。

  本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这些官吏们开始在暗地里准备了。

  林招娣也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她的心中,红苕高产又比小麦稻谷便于储存,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粮食作物。却没有想到,在她的操作之下,红苕成了京畿首屈一指的经济作物。京畿各县大多数的百姓种植红苕那是除了红苕能够果腹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因为红苕能够用来酿酒,能够为家里带来一笔巨大的进项。

  不少家庭甚至靠着这比巨大的进项支撑起了家里的全部开支。

  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了林招娣的想象,让她措手不及也让她有些哭笑不得。

  但是,那些官吏们的反应比林招娣快得多得多,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没有少做。往年他们虚报灾荒的事儿都做过,更何况如今不过是小小的推卸责任的事儿?只要奏报有人种植妖草,导致京畿粮食大量减产就好。至于老百姓们交上来的赋税,往杂税上一摊,就可以斩去一大块儿。再把账面儿上弄平整了,自然好办。

  想到了这个法子的人不是一个两个。

  很快,朝廷就接到了奏报。这县令大多数都是科举出来的,做得一手好文章。就是不是科举出来的,手底下也有几个能人,这送上来的奏章那叫一个花团锦簇、紧扣人心。

  皇帝接到这样的奏报当然是怒发冲冠。

  “什么?居然有人推广妖草,致使京畿粮食减产?”

  京畿乃是一国之根本,如果京畿发生灾荒,就是其余的地方都丰收也是补救不过来的。因为流民会在第一时间里冲击京师,造成京师动荡。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意看到的。

  那奏事的小吏本来就是户部的,人有些呆,直直地上奏道:“回圣上,的确如此。今年微臣照例检查夏粮征收情况,结果京师这边的粮仓大多数都是空的。微臣又去检查了通州官仓,结果通州官仓也是半空的。微臣连夜又去了通州周围的六县,这六县官仓也都是空的。微臣跟官仓的库大使闲聊过,这些库大使们都说。是因为今年下面的百姓们用银钱缴了赋税的缘故。”

  这小吏也是聪明人,什么都不多说,只说他听到的看到的,却在文章之中将粮仓空空如也的情况形容得非常严重。

  民以食为天。这些官仓里的粮食除了要预备灾荒,也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要调剂到户部,作为军粮的。不但各地的官员看重。户部也看重,兵部和那些武将们就更加看重了。如果没有粮食,那绝对会是一场大灾难。

  皇帝马上就问道:“此话当真?真的是因为妖草盛行,导致百姓们都种了妖草,使得这些妖草抢占了原来的耕地?”

  “微臣不知。微臣只看到官仓之中空空如也。至于耕地情况。微臣不曾细查。”

  皇帝道:“还有何人知道耕地情况?”

  不是全部的官员都有资格上朝的。能够上朝的,那都是品级在一定等级以上的文官武将。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自己下地,自然对京畿的农事变化反应不那么快了。

  一位郡王出列道:“启奏圣上。据微臣所知,往年夏粮收上来之后,京畿的粮价就会走低,为此还有‘谷贱伤农’之语,只是今年的粮价却没有下降多少,让臣有些担心。”

  此言一出,金銮殿上嗡嗡声一片。似乎所有的官员都在交头接耳。

  在角落里站着的贾赦就有些担心了。他这一等将军虽然够上朝的品级,但是却是个小透明。只能在角落里站着。而且他的脑子也被酒色给占得差不多了,一时半会儿的,也转不过来。而且他的胆子也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不敢出头了。

  至于品级比他略低的贾珍见贾赦都没有出头,自然也不敢出声。

  这两个人在角落里互相使眼色。希望对方先出头,自己却动都不动一下。好在大殿里面互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人也不少,所以他们两人的行为也不是那么明显。

  就在贾珍输了,准备出列的时候,边上一人先他一步出去了。

  “臣三等威烈将军柳湘荻启奏圣上,微臣家里在京畿也有一个庄子。这次收租,乃是微臣长子带着人去的。据微臣长子回来的只字片语,百姓们都种了一种名叫红苕的作物,这种作物不怎么挑地,所以,百姓们都用它来开荒。据说这种作物可以用来酿酒,很受草原部族的欢迎。”

  话音一落,大殿里的嗡嗡声就更大了。

  皇帝在听到红苕二字以后,脑子里瞬间闪过了什么,却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说过这个。

  此人的话音一落,对面又出来一人,连声道:“荒谬荒谬!微臣御史台右中丞范饶启禀圣上,古人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物既然可以用来酿酒,又深受欢迎,自然是有利可图。百姓愚钝,只怕见此物有利可图就会大量种植,自然就会出现妖草侵占良田之景。”

  话音一落,金銮殿里又是一阵嗡嗡声。

  这位柳湘荻正是柳湘莲的族兄,跟柳湘莲一样,也是个有些义气的人物。理国府跟荣国府同样是四王八公中的,又是世交,跟贾赦也有几分交情。既然答应了贾赦,他自然会帮忙帮到底。只是他到底不是读书人,这嘴皮子也不怎么顺溜。如果现在不是在金銮殿上,他早就荤话出口了。偏偏因为是在御前,不好冒犯,这言辞也就不够了。

  半晌,才听他道:“圣上,据微臣所知,这红苕乃是百姓们用于开荒之物,并不是世人所言之妖草。还请圣上明察。”

  那御史中丞马上就道:“敢问柳将军,你可曾见过这红苕?他到底长得什么模样?年产几何?能否让我等见见?”

  这东西怎么能够拿出来呢?如果拿出来了,岂不是说这柳湘荻是有备而来,甚至他能够打听到户部官员的动向?柳湘荻不是笨蛋,他当然开不了口。

  这个时候,贾珍就出来了:“微臣三等威烈将军启禀圣上,今年微臣家中收租子的事儿是微臣一手操办的。微臣见过这红苕,红根紫藤绿叶,可食用的是根。一般可以长到这么大,一个就有一斤多种,就是在河滩地上,亩产也能够高达千余斤。据下面的佃户们说,这红苕亩产三千余斤更是常事。更妙的是,此物易于储藏。麦子稻谷。一潮湿,或者经了水,就会发芽,所以储存之时就要非常小心。而这红苕,只要屋子里略略高些。不要有明显的水洼,直接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

  皇帝道:“亩产可高达三千斤,还便于储藏?此话当真?”

  贾珍道:“是的。微臣曾经好奇。让下面的佃户们当场挖了一亩给微臣看。那一亩地的出产的确超过了两千斤。微臣的庄子上是去年秋收以后才开始种这个的,佃户们没有多少经验。据说承宣布政使林大人林家的庄子那边是最早开始种的,很多去林家庄子上要红苕苗的人都见过的。的的确确亩产高达三千斤。”

  这下,金銮殿上的嘈杂声就更加大了。

  那御史中丞马上就道:“贾将军,亩产三千斤的作物,下官闻所未闻。你该不会是胡诌的吧?”

  那户部属官也道:“是啊,贾将军,如果天底下真的有这等奇物。只怕早就遍布大江南北了。怎么之前一点动静都没有那?”

  贾赦终于出列了:“启禀圣上,最先发现此物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微臣的妹夫江南省承宣布政使林如海林大人。林大人在农事上的本事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据说。此物就是当初林大人初到江南的时候早海外番商的货物里面找到的。只是当时林大人不知道此物如何耕种,又被双季稻牵住了全部的心神,只能让此物在库房里搁着。后来。因家母之故,微臣的几个外甥外甥女儿进京之时就把这个当做一件稀奇玩意儿给带进京了。此物先是在微臣的两个外甥女儿在自家的后花园里当做寻常的观赏花卉种植的。后来发现其高产以后,微臣的外甥女儿才会将之当做河工的口粮在自家的庄子上推广开来。至于用红苕酿酒,那也是去年才开始的事儿。”

  上面的皇帝眯起了眼睛,道:“哦?原来此物最初是用作观赏之用的?”

  贾赦道:“回圣上,确实如此。据说,当初微臣的外甥女儿也不知道拿那红苕怎么办,就把它丢在了后花园里。结果这东西接触了地气以后,就长得非常快,很快就成为后花园里的一霸。就连被扯下来的藤蔓也能够发出新芽长出新根来。二月里林家后花园的红苕刚刚被全部挖了,不过是因为留下了一点子藤蔓,如今又是郁郁葱葱的一大片了。”

  这些皇帝也好奇了。

  身为君王,就是再任性,只要不是闹得祸国殃民,依旧有一大群人在后面歌功颂德。所以,当皇帝下令摆驾前往林家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现任京兆尹更是大汗淋漓。他把红苕当做毒草,想借机扳倒林如海,却没有想到被人将计就计,引起了皇帝的兴趣。哪怕这红苕亩产只有两千,也远远地超过了京畿的麦子和江南的稻谷了。

  林如海在江南弄的那个双季稻已经让林家得了一个爵位,如今再加上这个红苕,不怕林家不会更上一层楼。

  这位京兆尹大人深深地有种搬了石头砸脚背的感觉。

  君王临幸臣子之家,对于臣子而言,那是无上的荣耀。林招娣林黛玉正抱着弟弟们在寒烟厅跟迎春说话呢,忽然得到内侍的话,说皇帝要来她们家,把她们姐妹都吓了一跳。

  这事儿之前是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啊。

  内侍都是宦官,自然不需要讲究男女大防的。林招娣让嬷嬷们送上了请茶钱,这才道:“这位公公,不知道圣上来我们家所谓何事?我们家就我们姐弟几个在,别无长辈,实在是……”

  那内侍见林招娣还算客气,便道:“林小姐放心,圣上此番是想见识一下红苕而已。还请小姐准备一下吧。”

  “可是这接驾的事儿,我们从来都不曾办过。只怕……”

  “不妨不妨。姑娘放宽心就是。杂家也是第一次听说有亩产高达上千斤的作物呢,这几年各地连年灾荒,流民也多,每年每年圣上可没少为了这灾荒流民的事儿头疼。圣上不舒服,我们这些奴才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林小姐的红苕如果真的有这么好,对天下自然是大功一件,我们这些人也要谢谢小姐呢。”

  “公公客气了。不知道圣上御驾亲临,会带多少随从来呢?”

  “放心,不会很多的。好了,小姐就准备一下接驾的事儿吧。杂家就不打扰小姐了。”

  那内侍一抱拳,就去了前头。等这位内侍一走,躲在屏风后面的林黛玉和迎春都出来了。

  林黛玉道:“姐姐,这接驾的事儿可怎么办?不说别的,圣上出行,这一顿饭我们总是要准备的。还有那些仪仗卫士,我们也要好生招待一番才好。这……”

  迎春道:“林大妹妹林妹妹,既然御驾亲临,两位妹妹作为林家的正经姑娘,自然是要在圣上面前露脸的。只是祉哥儿和祄哥儿还小,只怕会在御前哭闹。要不,今天就由我带着两位弟弟吧。这样妹妹们也可以全心全意地准备迎驾的事儿。”

  林招娣和林黛玉对视一眼,道:“那就劳烦二姐姐了。”

  迎春见林招娣林黛玉都点头了,就跟司棋两个一人抱着林祉,一人抱着林祄回自己的韶颖轩去了。

  等迎春一行人不见了踪影,林黛玉才道:“姐姐,既然御驾亲临,那我们准备些什么东西招待圣上呢?还有跟着伺候圣上的那些人,有该如何招待?只怕家里的存粮不够呢。”

  林招娣想了想道:“圣上来我们家,与其说是因为红苕,倒不如说是为了百姓。所以,我们就弄些富贵之家不会吃,但是在百姓之家却是难得的菜肴吧。”

  “姐姐是说……那些家常菜?”

  在荣国府里住过,林黛玉自然是知道宫廷菜肴是怎么一回事情。可以说,宫廷菜肴里,很多都像贾家饭桌上的茄子一样,放了好多别的东西,弄得连茄子原来的味道都没有了。至于那些看似简单的菜肴,很多食材对于寻常百姓之家都是非常难得的或者是烹饪非常繁琐,几乎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承受得了的。

  因为这样的基调,林家开始准备起来了。虽然那位内侍没有明确告知皇帝的随从人数,但是林家却不能不给可能跟着皇帝过来的人准备足够的食物,要知道,皇家的仪仗队,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也可能是权贵人家的公子哥儿,这可是怠慢不得的。

  好在林家也是大户人家,下面的仆役们也有几百号人,大厨房那边更是常备有五天的食材,林招娣又额外开了三百两银子的单子出来,让下面的人赶紧去采买各种食材酒水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林招娣的一声令下,林家大厨房和后花园里的小厨房都忙开了。而林招娣和林黛玉则换了吉服,准备迎驾了。就是在韶颖轩里的迎春也换了衣裳,准备好各种配饰,等着可能到来的宣召。

  君王出行就是麻烦。因为是在金銮殿上公布的消息,加上皇帝表现得比较心急,礼部的官员更是跑断了腿,赶到林家帮忙准备一些必须的东西。

  为了林招娣和林黛玉开出的给皇帝准备的御膳,礼部官员大多是不高兴的,可是他们也说服不了林家姐妹,加上皇帝确实是为了百姓而来,他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uedu3.com。月读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uedu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